米乐·(m6)官方网站

开州仙女洞考述:mile米乐m6




本文摘要:开州仙女洞考述

仙女洞是开州最负盛名的喀斯特溶洞,古称灵洞、雷洞、东洞,在今开州区北25公里温泉镇温汤井侧后山崖。

开州仙女洞考述

仙女洞是开州最负盛名的喀斯特溶洞,古称灵洞、雷洞、东洞,在今开州区北25公里温泉镇温汤井侧后山崖。传为唐朝时雷雨震开,故名“雷洞”。据现有资料可知,唐末五代道士、著名文学家杜光庭(850—933)所撰《温汤洞》,是最早实地踏勘、详细描述仙女洞的文字。

而最先采入正史,则是北宋文坛泰斗欧阳修的《新唐书•地理志》:“万岁(县)……东南五里有灵洞。”[1]卷四十《地理志四》按:万岁县是北周武帝天和元年(566)改刘宋巴渠县(治今开州区谭家镇)置,治今开州区大进镇,为万世郡治。唐高祖武德二年(619)移治今温泉镇县坝村,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(649)更名万岁县,取县北万岁谷为名,其言“东南五里”颇合。

其后北宋欧阳忞《舆地广记》、清代严观《元和郡县补志》因之,咸丰《开县志》作“在县北六十里”,皆是。嘉庆重修《大清一统志》笼统言“在开县东北”,亦大致不差。最准确的是嘉庆《一统志》征引《府志》:“在开县东北五十里,一名‘仙女洞’,一名‘东洞’。”[2]卷三百九十七《夔州府一》19972但此语却不见于现存正德《夔州府志》、乾隆《夔州府志》和道光《夔州府志》,未知所本。

后世诸书,皆不以万岁县故址为坐标,而径以开州、开县言之,虽照搬五里之数,却失之远甚。南宋祝穆《方舆胜览》作“(开)州南五里”,嘉靖、万历、康熙3部《四川总志》皆作“开县南五里”,清代陈梦雷《古今图书集成》作“去(开县)治东五里”,乾隆《大清一统志》作“在开县东五里”,雍正、嘉庆《四川通志》作“在(开)县东南五里”,或曰“温井后”,或曰“温井后山侧”,其咎均将县北五十里之温汤井与县东五里之温井混淆,故有此误。其后乾隆、道光《夔州府志》以讹传讹,谓“治东五里温井后山侧”,“在县东南五里温井后山侧”,皆失于不察。

仙女洞今存,以其实际方道、地里揆之,皆可证所记虚妄。乾隆《开县志》作为本土文献,亦未实地考证,照抄《府志》,作“在县东五里,温井后山侧”,实属向壁虚构,罪不可恕。

关于灵洞被雷雨震开的时间,杜光庭《温汤洞》载:“开州后倚盛山,东枕清江,泝江而北三十余里(笔者按:此可证县东五里之说大谬不然),至温汤井,井有汤泉。北山上,麟德年,因雷雨震霹,山脚摧裂,洞门自开。”[3]《录异记》卷六《温汤洞》按:麟德是唐高宗第4个年号,664—665年,共2年。

其后欧阳修《新唐书》作“贞元九年雷雨震开”,欧阳忞《舆地广记》、严观《元和郡县补志》因之。贞元是唐德宗第3个年号,785—805年,共21年。

贞元九年合公元793年,与杜光庭所记麟德年间相去近130年。另有一说,与杜光庭所记“麟德”一字之差,嘉靖《四川总志》始作其俑,载“唐广德初雷震而成”[4]卷十《夔州府•山川》,遂为万历、康熙《四川总志》,雍正、嘉庆《四川通志》,乾隆、道光《夔州府志》,乾隆、咸丰《开县志》诸书所因袭。按:广德是唐代宗第2个年号,763—764年,共2年,距麟德之世恰晚100年整。

今三说并存,以俟详考。


本文关键词:米乐M6官网,mile米乐m6,米乐m6官方网址

本文来源:米乐M6官网-www.avicume.com